

“挼”?RUA!这个字可以在《新华字典》和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直接找到。
一人非常开心地用爪子挼可爱。看到“挼”,熊弗莱可不困了,立马把身边的几本词典字典查了一遍。
首先在1999年的《中华字典》中并没有“挼”这个字,其两个读音都没有出现。
但到了2002年的《现代汉语词典(增补本)》,典中就已经把“挼”的两个读音收录了,RUA!意思很明确,就是皱;快要磨破;揉搓。“还一直挼这毛?也不顺着挼,都挼了。再狂挼几天,毛就该快挼了!”(请注音:-))
在2011年的《新华字典》第十一版中,“挼”的意思解释与2002词典相同。
在2015和2018两版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,"挼"rua的意思新增了“(势头)衰微;(体质)衰弱”“(技能)差”于是……“你这挼得可真挼”“明明是你身子挼”“你看这毛已经挼了,就快挼了”还记得开头的甲骨文体的“挼”吧,可以看出这个字由三部分组成
女
手
爪这三个甲骨文形的查阅结果如上所示。可以看到似乎“挼”这个字从三四千年前出现起,就与今天的形制差别不大。(熊弗莱直接在甲骨文库搜的手、爪、女)这也体现出了中华汉字的没有断绝的传承。(两河的楔形文字公元前就断代了……)在在熊看到这如此亲切的甲骨文形的“挼”时,感受到古人创造的文化精粹——“汉字”未被荒废,至少这个字延续至今了。(熊的胡言:大概也是历代对“挼”、对“挼搓”的需求与渴望没有消散,保持着这般的可爱,保有想rua毛绒绒的冲动)
清平乐(李清照)
年年雪里,常插梅花醉。挼尽梅花无好意,赢得满衣清泪。今年海角天涯,萧萧两鬓生华。看取晚来风势,故应难看梅花。
这位十二世纪的易安居士把梅花给挼搓了。熊弗莱可能会把两篇关于“十一世纪在济南泉畔,十二世纪流离南方的李清照”的回答也放到这里,也可以直接搜到。
对酒(赵牧)
云翁耕扶桑,种黍养日乌。
手挼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
长绳系日未是愚,有翁临镜捋白须。
饥魂吊骨吟古书,冯唐八十无高车。
人生如云在须臾,何乃自苦八尺躯。
裂衣换酒且为娱,劝君朝饮一瓢。
夜饮一壶,杞天崩。
雷腾腾,桀非尧是何足凭。
桐君桂父岂胜我,醉里白龙多上升。
菖蒲花开鱼尾定,金丹始可延君命。
这位屡次名落孙山的狂怪的赵老师(赵牧,唐代人,在847—873累举进士不第)就更厉害了,把自己的年龄当珠子挼,喝高了……倒也实在洒脱
王安石写道“平涨小桥千嶂抱,揉蓝一水萦花草”
梅尧臣的《登杨州北门》有“楼上山如淡墨画,城中水似轻蓝挼”
秦观词云:“香墨弯弯画、燕脂淡淡匀。揉蓝衫子杏黄裙、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。”
《雪浪斋日记》评论道:
“唐人诗但言水如蓝,挼蓝字当始于荆公。”吗?
早在唐代,白居易在《春池上戏赠李郎中》写道 “满池春水何人爱,唯我回看指似君。直似挼蓝新汁色,与君南宅染罗裙。”直接否定了王安石的全网首发地位。
RUA!
[1]吴举宏.读你的感觉像春天——写在《生物学教学》创刊六十周年之际[J].生物学教学,2018,43(08):4-5.
[2]程民生.宋代蓝色的崛起[J].河北学刊,2022,42(05):83-89.
[3]李福言.“捼”字八音考[J].辞书研究,2023,(03):99-110.DOI:10.16134/j.cnki.cn31-1997/g2.2023.03.005.

